新中国70华诞就要来临了
9月24日起,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
“伟大历程辉煌成就——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面向公众开放啦!
9月23日,“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开幕式在北京展览馆举行。
展览以编年体为时间主线,安排设计了序厅、屹立东方、改革开放、走向复兴、人间正道五个部分。其中“屹立东方”对应1949年至1978年,“改革开放”对应1978年至2012年,“走向复兴”对应2012年至2019年。
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模型
△1958年7月,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生产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拖拉机的历史。
△1958年8月,中国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研制成功。
△1988年10月,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上海-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除了这些统一标识的“新中国第一”,展览上还有许多的“新中国第一”亮相。
△1951年11月,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颁布,至今已先后颁布9套广播体操。你还记得哪一套广播体操的动作?
△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第一次刊登天气预报。
△1982年3月签发的新中国第一号博士证书。这个幸运儿是当年42岁的中科院理学博士马中骐。
△1986年10月,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在四川诞生。这是第一代农家乐——徐家大院新旧对比图。
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体的历史密不可分。在这次大型成就展上,不少来自普通老百姓家中的日常物品走进了展厅。来看看有哪些勾起了你的回忆。
△“的确良”衣物。一种曾经风靡全国的衣服面料,是第一代化纤产品。
△退出历史的BP机。1984年5月,广州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数字寻呼系统。
△赤脚医生的医药箱。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武汉市不同时期的户口簿。
在本次展览中,有五个中国家庭,被“搬”进了大型成就展的现场。这些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场景,不禁让人缅怀过去的日子,更感怀时代的变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生活居所“地窝子”。地窝子是一种在沙漠化地区较简陋的居住方式,可御风沙,冬暖夏凉,但通风较差。
△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家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选举票。
△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著名冷枪手张桃芳单兵作战32天,毙伤“联合国军”214名,创造了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这是他使用的苏联造M1944式7.62毫米步马枪。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空,中国航天员成功实现首次太空行走。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空,中国航天员成功实现首次太空行走。
△跟着地面上不断增长的年份数字,就可以体验新中国70年的时光隧道。
在展厅1977年部分,一块可以生成高考准考证的互动屏幕吸引了很多观众。展厅里的互动装置除了互动屏幕,还有一处十分“硬核”的大家伙——VR伞降模拟训练系统。
据了解,VR伞降模拟器是结合先进的VR和人机交互技术,针对空降跳伞训练设计研发的,体验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10点至11点,下午2点半至4点。观众需要联系现场工作人员预约登记,进行体验。
观展指南记得收藏
1.本次展览对公众开放时间为9月24日和26日全天、27日上午、28日下午、29日下午,10月1日将暂停展览一天,10月2日以后正常开展。
2.展览期间,开馆时间为每日9时至17时,闭馆前1小时停止安检入馆。参观展览时长建议为1.5小时。